现在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 学校首页 | 体院概况 | 教学管理 | 学生工作 | 招生就业 | 党建工作 | 学科科研 | 群体竞训 | 联系我们 | 校足科普 | 关工委 | 备份 
-更多-
 
当前位置: 首页>>特色亮点>>大学生体质测试中心>>正文
 
运动性疲劳与机能评定研究报告
2014-04-09 11:53  

1. 引言

当今运动训练是指人体承受运动负荷后再进行专门性恢复为一体的训练。在中长跑运动训练中,为了使人体获得更好的成绩,就必须运用大强度、大运动量、长时间的运动训练方法,而长时间从事剧烈的大运动量训练导致身体产生运动性疲劳。1982 年,在第届国际运动生物化学会议上将疲劳定义为机体生理过程不能持续某机能在一特定水平上和(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机体产生的疲劳如果不能很快的消除,就不能连续完成训练任务,使训练水平下降,影响运动成绩。而引起运动性疲劳的原因是运动,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只要通过调整和适当的休息即可使运动能力得到恢复,甚至会超过原有水平。因此,疲劳的消除和体力的恢复与运动训练有着同等重要的意义。

在运动中,人的脑神经系统是人体从事工作的指挥部,如果神经细胞从事的运动过于繁重,对血液和氧的供应要求便会更高,在大强度、长时间的训练中大量的血液流向肌肉,而相应减少对大脑的供应量,使大脑神经细胞的供养量会暂时不足,造成运动能力下降,产生疲劳之感,大脑功能下降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健忘、反应迟钝、睡眠障碍、头痛、判断能力下降。人体在运动时,体内能量物质消耗比平时多,当消耗达到一定程度而又得不到补充时,人体的功能就会发生紊乱,能源物质主要是糖原(肌糖原和肝糖元),在大强度、长时间的训练时糖原迅速分解,使血糖含量明显降低,脑细胞供能不足、工作能力下降、呼吸能力下降、心率失常、血色素下降、运动性贫血,运动能力随之降低。机体在进行大强度运动时,其无氧代谢产生的代谢物乳酸等在运动肌中大量堆积,使肌肉活动发生障碍,细胞内PH值下降致使细胞内酸中毒,进而抑制糖酵从而产生疲劳。人体每天围绕着操场跑,运动强度大,动作又枯燥,有时面临着比赛失败等困难、挫折,教练员又缺乏必要的调节手段,训练就会变成乏味而令人厌烦的活动,而生理上的疲劳积累影响了心理状态,使心理机能降低而显得不堪重负,使人体对中长跑失去了兴趣,最终导致心理疲劳的形成。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参与开放性实验项目的10位同学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法,测量运动前后的各项生理、生化、心理指标。

2013年5月间,两周大运动量训练期,以大负荷量为主,负荷强度安排以每组练习后心率达到160一180次/分为准,每周训练6天,周日调整,每次训练安排在下午14:00时;持续时间1小时,训练内容包括长跑、蹬功率自行车等。每次训练前后都对实验者进行采血、尿样进行生化分析。同时对他们进行心率、血压、反应时、皮肤空间域、闪光融合频率膝跳反射阈心电图测量。

2.2 实验测试方法

血尿素:

试剂:三氯乙酸!氟化钠;二乙酞一肠;硫代氨基脉;浓磷酸;浓硫酸;尿素测试原理与方法:二乙酞一肪水解生成二乙酞和轻基,在氨基硫腺存在下,二乙酞与尿素在酸性溶液中共煮,合成为红色二嗦衍生物,根据显色光密度确定尿素浓度

尿素(mmol/L)二10x测定管光密度/标准管光密度。

实验仪器:半自动生化分析仪。

肌酸激酶

试剂:己糖激酶(HK)、葡萄糖一6一磷酸脱氢酶(G6PDH)、ADP、AMP、二腺昔磷酸(APSA)、NADP、N一乙酞半胧氨酸(NAC)、磷酸肌酸(cP)、眯哇缓冲液、葡萄糖、醋酸镁、EDTA。

测试原理与方法:CK可使磷酸肌酸和ADP转变成肌酸和ATP,ATP提供高能磷酸键,在己糖激酶偶联下,促使葡萄搪转变成6-磷酸-葡萄糖酸,后者再以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为指示酶,与NADP-反应生成NADHP,如除CK外,基质、葡糖、NADP-及两个工具酶的浓度均足够而适当,则NADHP生成的速度与KC的活力成正比,可在4n0m测定N加HP生成速率而计算CK的活力。

实验仪器:半自动生化分析仪

血睾酮:

试剂:使用包被-抗体-计数放射免疫试剂盒,其中包括总翠酮抗体包被试管、

I126标记辜酮溶液和辜酮标准品。

血攀酮的单位换算: mmol/L (国际单位)X28.6=ng/dl(常用单位)

实验仪器:计数器

尿蛋白:

测试原理与方法: 反射光电比色法:采用球面积分析仪接受双波长反射光的方式测定试带上的颜色变化进行半定量测定。试纸块的颜色深浅对光的反射与吸收程度不同,颜色越深代表尿液中各成分的含量的越高。

实验仪器: UTIT-180尿液分析仪、尿分析试纸。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一次性大运动量训练对人体Bu、Kc的影响

表1一次性大运动量训练对人体BU、CK的影响

CK(u/L                 BU(nmol/L)

运动前                       189.3+51.7 6.63+0.96

运动后 480.7+88.7* 8.35+0.61*

注:*表示其与运动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

由表1可知,在一次性大运动量训练后,运动后即刻CK值和BU值都有较大幅度升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3.2 一次性大运动量训练对人体T、C、T/c的影响

表2一次性大运动量训练对人体T、C、T/C的影响

                  T(nmol/L)             C(nmol/L) T/C

运动前           20.2+3.9               494.0+114.4      0.042+.0009

运动后 34.5+7.2* 815.9+148.9* 0.044+0.015

注:*表示其与运动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

由表2可知,运动后即刻T值和C值均明显高于安静时值,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TC/值与安静时比略有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

3.3 两周大运动量训练对人体Bu、CK的影响

 

 

 

 

表3两周大运动量训练对人体BU、CK的影响

CK(u/L                 BU(nmol/L)

安静                       189.3+51.7 6.63+0.96

一周后 201.6+36.6 7.46+0.93

两周后 283.8+60.3* 8.35+0.85*

注:*表示其与安静时相比差异显著(P<0.05)

由表3可知,一周训练后晨起CK值和BU值与安静时及次日晨值相比均有所升高,但都无显著性差异;而两周训练后晨起CK值与安静时值!次日晨值和一周后晨值相比均升高显著(P<.005),两周训练后晨BU值与安静时值比显著升高(P<.005),与次日晨相比也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一周后晨相比也升高较多,但无显著性差异。

3.4 两周大运动量训练对人体TCT/C的影响

表4两周大运动量训练对人体T、C、T/C的影响

                  T(nmol/L)             C(nmol/L) T/C

安静           20.2+3.9               494.0+114.4      0.042+.0009

一周后 22.5+8.6 591.9+187.0 0.038+0.012

两周后 17.6+4.9# 648.2+187.9* 0.029+0.010#

注:*表示与安静时相比差异显著(P<0.05) ; #表示与一周后晨时相比差异显著(P<0.05)

由表4可知,一周后晨T值略高于安静时值及次日晨值,但无显著性差异,C值也高于安静时值及次日晨值,侧C与安静时及次日晨值相比略低,但无统计学意义;两周后晨T值均低于安静时值、次日晨值和一周后晨值,但与安静时值、次日晨值比无显著性差异:两周后晨C值高于安静时值、次日晨值和一周后晨值水平,并与安静时和次日晨值相比差异显著(P<0.05);二周后晨侧C值均低于安静、次日晨及一周后晨值水平,并且与安静、次日晨值比有显著性差异,但与一周后晨值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3.5 一次性大运动量训练对人体尿蛋白浓度的影响

表5一次性大运动量训练对人体尿蛋白、尿胆原浓度的影响

Pro(g/L)                 Uro(mg/mmol)

运动前                       0.02+0.005 049+0.16

运动后 4.6+1.7* 1.2+0.61*

注:*表示与安静时相比差异显著(P<0.05)

由表5可知,在一次性大运动量训练后,运动后即刻pro值和uro值都有较大幅度升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3.6 两周大运动量训练对人体Pro、Uro浓度的影响

表6两周大运动量训练对人体尿蛋白、尿胆原浓度的影响

Pro(g/L)                 Uro(mg/mmol)

安静时                       0.02+0.005 049+0.16

一周后                       5.6+2.1* 1.5+0.73*

两周后 6.4+1.7*# 1.7+0.57*#

注:*表示与安静时相比差异显著(P<0.05) ; #表示与一周后晨时相比差异显著(P<0.05)

由表6可知,一周后晨尿蛋白、尿胆原值都高于安静时值, 差异显著,两周后晨pro、uro均高于安静时值、和一周后值,且差异显著(P<0.05)。

3.7 一次大运动量训练对人体血压、心率的影响

表7一次大运动量训练对人体血压、心率的影响

心率(次/分钟)             血压(mmHg)

运动前                       65+8                       95+12/63+9

运动后 173+14* 125+24/81+17*

注:*表示与安静时相比差异显著(P<0.05)

由表7可知,在一次性大运动量训练后,运动后即刻心率和血压都有较大幅度升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3.8 两周大运动量训练对人体血压、心率的影响

表8 两周大运动量训练对人体血压、心率的影响

心率(次/分钟)             血压(mmHg)

安静时                       65+8                       95+12/63+9

一周后                      83+12* 102+13/73+6

两周后 89+15* 106+24/78+9* 

注:*表示与安静时相比差异显著(P<0.05) #表示与一周后晨时相比差异显著(P<0.05)

由表8可知,一周后心率、血压高于安静时值及次日晨值, 差异显著,两周后血压、心率均高于安静时值和一周后值,差异显著(P<0.05);二周后值均高于一周后值,但与一周后值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4. 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运动疲劳是运动过程必然产生的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它对人体运动成绩的提高和技术的发挥都有很大的影响,严重时会影响人体的身体健康。所以,我们必须对人体的疲劳问题加以重视,把消除人体的疲劳作为运动训练整体的一部分重视起来。消除疲劳与恢复体力的方法很多,要通过对运动疲劳产生的原因进一步了解,不断掌握判断疲劳发生的方法,来经常了解人体疲劳的程度,并针对不同的疲劳情况,选择几种方法配合运用,加快人体疲劳的消除,从而尽快达到提高运动能力的目的。

4.2 建议

4.2.1 在过度疲劳下恢复

在过度疲劳状态下运动员的神经系统及内分泌系统会出现慢性恢复不足,如果继续训练下去,不减少运动量与运动强度,不采取任何恢复措施,这将会导致运动系统的损伤与破坏。因而必须进行调整训练,这时应采取一切措施使运动员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全面的恢复。首先应减少运动员运动量的强度,然后进行积极性的休息如:散步、慢跑、球类活动等来进行恢复。

4.2.2 用推拿按摩法恢复

从中医理论来说,推拿按摩具有调理阴阳、疏通经络、活血化瘀、通利关节等作用。用现代医学来解释,具有调理气血、胃肠的功能和增加抗病能力以及促进血液循环的功能。大运动量后对下肢肌肉的疲劳消除尤为重要。首先可用足踩背部肌群和体积较大的下肢、臀部肌肉群,然后再针对下肢的重点穴位进行有目的的按摩、推拿,尤其是应该加强对足部的按摩。

4.2.3 用温水浴法恢复

32-40℃的温水浴,对心脏和神经系统有镇静作用。同时还能使皮肤清洁,除去污物和汗液。温水浴可使人精神爽快,有利于快速消除疲劳。

4.2.4 保证充足的睡眠进行恢复

睡眠对大脑皮层有保护作用,可使疲劳的神经、肌肉、内脏得到休息,使运动员体力充沛,头脑清醒。一般每天睡眠8h即可,而在大运动量训练期和比赛期,应相应增加睡眠时间。

4.2.5 补充营养进行恢复

运动训练和比赛前后,合理的补充营养有助于疲劳的消除。现代营养学证明,合理的营养对于运动员的机能状态、体力、训练能力及训练后的体力恢复,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运动员的营养状况不良,其训练能力会很快下降,很难承受大运动量和高强度的系统训练,中长跑运动员大运动量训练时,要消耗身体大量能量,能量来源于肝脏与肌肉中糖原的分解。

4.2.6在心理上恢复

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往往会遇到困难、挫折甚至崩溃,由此引起较大的情绪波动造成心理上的不稳定状态。运动员抵抗疲劳的能力与运动员的个性特征、情绪状态和意志品质有着密切关系。训练中如果运动员的态度积极,情绪良好,可以延缓疲劳现象的发生。努力克服由于疲劳而产生的痛苦和厌倦情绪。同时可采用自我暗示法,表象法,娱乐法等转移注意力,冷静的对待这些不利因素,以求尽快恢复正常情绪。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