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基础 |
有校级教学团队1个 |
省级精品课程1门,校级精品课程2门 |
讲授法、小群体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存;理论课基本实现多媒体教学;考试评价方法多样 |
专业实验课单列,课时基本得到保证;两专业实习实训任务按时按质完成 |
教学管理文档基本齐全;教学管理人员分工明确,监管比较到位 |
|
分年度 建设目标 |
(1)引进和培养体育学科博士1-2人; (2)完善优化 “导师制”,提高年轻教师教学水平; (3)完成社会体育教学团队、大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团队建设相关任务。 |
(1)出版教材和专著1-2部; (2)修订好2013级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3)调研全国社会体育专业培养方案; (4)完成精品课程资源上网; (5)新增2-3门专业课程网络资源。 |
(1)按不同课程、不同专业培养目标选取不同教学方法与手段,体现专业与课程特色; (2)理论课全面实现现代化教学,术科技术课尽可能多地采用现代教学手段; (3)以小论文、口试、考证等考教分离形式加强教学效果过程评价。 |
(1)组建湖南城市学院公共体育服务中心,涵盖体质监测与健康促进、百荟保健按摩中心、体质测试中心、保健按摩实验中心,以满足本专业的教学需要和社会服务需要;(2)拓展2-3家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
(1)根据学校最新会议精神要求,建立规范的教学管理文件制度; (2)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将制度真正落实到实处; (3)教学管理人员服务与管理水平上台阶。 |
|
建设方案 |
(1)通过培训进修、访问学者、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等方式,帮助教师更新知识、开阔视野,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学历水平。同时,通过参加各种类型的学术会议和学术讲座,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使教师及时掌握本专业学术前沿的最新动态和最新成果,并能很好地应用到专业教学与建设中。 (2)充分发挥社会体育教学团队的作用。以教学团队为单位,“导师制”为抓手,采用“传、帮、带”的方法,明确教授、博士的岗位职责,通过以老带新,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同时充分发挥教研室在教学研究、教学管理、课程建设以及科学研究等方面的作用。 (3)组织骨干教师的学术互访与交流、考察。一方面通过与全国开办社会体育专业的高校的骨干教师的交流访问与合作,提升队伍整体的学术品位和水平。另一方面组织骨干教师到城市社区、会所、健身中心、产业研究所的参观考察,促教研的突破和实践的创新。 |
(1)在更新课程设置时,充分征求本专业学生、老师、校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以及在一线从事社会体育工作专业人员的意见,使课程设置能够较好地反映当前社会体育领域的新理念、新需求、新标准,增强课程设置的针对性。 (2)聘请国内社会体育领域的专家对我院社会体育专业课程方案进行全面修订。在开设教育部规定的社会体育专业核心课程的前提下,积极开发具有地方社区体育特色的校本课程,凸显学校特色,实现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的有机结合,提高课程的适应性。 (3)加强与全国社会体育专业学校的联系与交流,共同探讨社会体育专业办学经验,确保我院省级特色专业建设与验收合格。 (3)加强精品课程建设。 (4)积极准备素材,加强课程网上资源建设,本年度以实践课程资源为主。 |
(1)通过教学教研活动,引导和督促教师结合本专业最新的学术理论、学术动态、学术成果和教师自己的研究成果,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完善教学内容体系,使课堂教学具有新、广、深的特点。 (2)组织学院青年教师教学比武。 (3)利用工会活动、教研室活动进行运动技能对抗赛。 (4)强化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理论课程鼓励采用演讲、专题写作与期终考试相结合的方式;专业技术课程采用集体评分制。加大平时考核的力度,加强对平时作业、读书笔记、社会调查报告等的检查。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评价的比重,充分发挥考核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 (5)广泛运用现代传媒手段进行教学,通过制作新颖、生动的课程课件,运用电脑、网络、录像、影碟等手段辅助教学,使教学活动更加生动、形象且信息量丰富。学科理论课程全部实现多媒体教学。 (6)对体育教育专业和社会体育专业相同课程或相同老师教授不同专业的情况进行重点检查,强调不同专业不同培养目标不同培养内容不同培养方式。 |
(1)扩建校内实习基地。 (2) 注重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与就业的结合,逐步建设“实习与就业”一体化的实习基地。 (3)初步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学生评价体系,突出学生能力评价。 (4)制定合理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并从6个方面进行监控:看实验、实训计划是否符合专业特色;看实验、实训的内容能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看教师能否做到每次课都有目的,有要求,检查是否指导到位;看通过实验、实践教学,学生能否掌握一种实践操作技能;看通过查计划、查指导过程来评价实践教学质量;是组织人员不间断地对实践教学进行巡视督察,注重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解决。 |
(1)严格执行现有的教学管理文件,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文件,依据严格而规范的科学制度管理来形成和保持良好的教风、学风。 (2)建立体育学院教风、学风建设领导小组,转变工作作风,明确职责与分工,促进体育学院三风建设。 (3)运用传统评价手段和现代化的网络评价手段,将学生评教、同行评教、专家评教和教师评学、专家评学、学生互评与自评结合起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体系,充分发挥评价的信息反馈、学习定步、动机强化、改进教学与学习等多重功能。 (4)提高教学管理人员教学研究热情和力度,要求教学管理人员年均发表教研论文不少于1篇。 |
|
预期成果(含主要成果和特色) |
新增博士学位教师1人; 确立院级教学导师; 完成社会体育教学团队、大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团队建设任务。 |
新增2-3门专业课程资源上网; 出版教材和专著1-2部; 完成校级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 |
全面实施考教分离制度; 课程教学方法因授课对象与专业而有不同体现。 |
组建公共体育服务中心; 成立湖南省体育行业技能培训基地; 成立湖南城市学院体育专业实习联合培养基地。 |
形成规范标准的体育学院教学管理制度汇编; 教学管理人员发表教研论文年均不少于1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