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展沿革
体育教育专业源起于1973年益阳体育师资培训班,已有48年的办学历史,2006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13、2015年先后与湖南师范大学和湖南科技大学联合培养专业硕士。
该专业系湖南省内唯一具有省“双一流”学科、省级哲学社科研究基地“双支撑”的专业。48年以来,培养毕业生约4000人,诞生了全国及省教指委杨斌、刘亚云、陈捷、黄依柱等知名教授委员。2011年,全国体育专业教指委秘书长刘海元受聘为学院会龙学者,指导体育教育专业的专业建设。2012年,专业核心课程《健身健美》获批省精品课程, 2017年入选省硕士点培育专业,2018年,获批湖南省“双一流”应用特色学科,2020年获批湖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近年来,本专业教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项、国家自科基金1项,国家科技攻关专项1项,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子项目和省级社科重大项目等20余项,国家精品课程、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等国家教学质量工程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2项、国家体育总局项目6项、湖南省社科基金、湖南省教育规划课题等20余项;出版专著15部;获湖南省优秀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一、二、三等奖各1项,湖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二、三等奖等省级奖励10多项;在SCI、SSCI、EI、《体育科学》、《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体育学刊》等CSSC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
二、专业定位
契合健康中国、体育强国国家战略,立足湖南,对接我国中东部区域中小学及社会、产业领域体育教育发展的人才需求,面向新型城镇、辐射乡村,培养政治素养好、专业能力强,在学校体育教学、课外锻炼指导、训练竞赛组织、体育教育培训等方面具备较强实践与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人才。
三、师资队伍
现有专业教师45人,其中湖南省“121”人才工程1人,教授6人,副教授15人,博士、博士后9人,硕士生导师5人,省级青年骨干教师6人;国际级裁判2人,国家队教练1人,国家级裁判1人,高级教练员3人,国家职业资格培训师、考评员5人,国家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8人,双师双能型教师37人;体育“新苗奖”1人,省级教育奉献奖1人、省级“芙蓉百岗明星”1人。
四、专业平台
本专业学科专业平台: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双一流”应用特色学科(体育学);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学科(体育人文社会学);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社区文化研究);
湖南省大学生特色成长辅导室(健之行);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培训基地;湖南省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湖南省青少年足球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基地,益阳市一中、长沙县三中等教育实习基地12个。
五、人才培养
本专业以创建“八个一流”(创一流学科、创一流专业、创一流管理、创一流学风、创一流教风、创一流考风、培养一流学生、打造一流教师)为抓手,人才培养实现了与政府、企业、社会的深度融合,建立健全了“校地、校企、校校、校队”的人才合作培养模式。行业教师全程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实践教学与课程开发;与行业或职业发展的衔接已从“跟进式”—“交互式”对接到“引领式”新阶段。已培养11届本科毕业生;近5年与湖南师范大学等院校联合培养指导体育硕士54名;与安化羽校等单位联合培养羽毛球教学、教练人才400余人,百分之百的同学获得了2项以上体育行业职业资格证书;学生获全国大学生创新性计划项目2项,全国体育院校大学生体育产业创新创业策划大赛中荣获一、二等奖各一项,三等奖3项,全国舞龙舞狮比赛金牌3枚,银牌5枚、铜牌3枚,其他省级比赛获得金牌135枚、银牌167枚、铜牌199枚;湖南省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中获一、二、三等奖共15项。
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6%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8.7%。毕业生在体育教育行业、体育产业的人力资源占有比例达81%。学生考上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湖南大学、武汉体育学院、华南师范大学、成都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湖南师范大学等高校研究生69人。其中,2020年考上研究生20人,录取比例达16.6%,2021年因新冠疫情影响,报考人数为32人,考上研究生17人,录取比例达14.4%。
六、专业核心课程
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心理学、学校体育学、体育课程与教学论、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健康教育学、体育概论、体育社会学、体育管理学、体育科研方法、运动训练学、运动项目理论与实践(含田径、体操、武术、篮球、排球、足球、游泳、体育舞蹈、健美操、羽毛球、网球、跆拳道等)。